2024-共同研究

2024-2025年第一期北大-早大合作研究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4年5月17日,2024-2025年第一期北大-早大合作研究交流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功举行。会议主题为“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菊地朋生、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董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肖河、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江深哲,以及北大和早大的二十余名师生参加了交流会。师生围绕日本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深入研讨交流了金融发展与创新、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大国博弈对经济的影响等议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董昭华致开幕辞,她对早稻田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多年来密切友好合作,两校合作成果丰硕,本次研究交流会的主题围绕日本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研讨议题重要,新增的圆桌讨论环节令人期待。

(图1 会议现场)

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菊地朋生以“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原因与解决之道——对中国的启示”为主体进行了发言。菊地朋生首先对日本经济在1989年资产泡沫破裂后三十年里的经验进行梳理:在这一时期,日本实际GDP增长率平均为0.7%,通货膨胀率为0.4%,面临产能、就业和债务三大过剩问题。尽管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犯了一系列错误,但日本的银行系统已经核销了大部分不良贷款。与此同时,日本公司的海外销售额、产量和利润平均上从5%上升到了40%。然而,日本尚未实现从基于投资和劳动力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向基于资本市场支持的创新增长模式的转变。最后,他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日本经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同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图2 菊地朋生发言)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副教授对主旨发言进行评论,他提出了三方面问题供圆桌讨论交流。一是中国如何学习日本经验,强调了发展阶段的异质性,以及中国房地产相关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二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背后不应该只是需求侧因素,还有生产侧特别是无法进一步产业升级的因素,特别关心日本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影响;三是大国博弈、技术遏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图3 王勇发言)

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肖河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江深哲助理教授分别结合各自研究进行分享。菊地朋生对王勇的提问进行回应,并点评了嘉宾的分享报告。随后,师生们进行自由交流环节,气氛活跃热烈。

(图4 从左至右分别为:归泳涛 肖河 江深哲)

学生发言环节中,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博士生吴益民报告了研发支出和金融市场演变之间关系的研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生张梓桐报告了大国之间的技术遏制与反遏制相关研究,并为中国成功应对技术遏制,实现高水平的技术自主和长期增长提供了建议。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博士生PHAM Thi Quynh Lien的研究报告聚焦全球公共产品和网络,旨在说明尽管存在潜在的低效为什么某些大国提供的公共产品被共同依赖。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生徐婉的研究聚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海外基础设施投资,探讨中等收入国家通过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国“乘数效应”,以应对贸易遏制和后发国家追赶的理论机制。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博士生于凡迪针对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不同资本获取渠道进行分析,为中国外国资产收益相对较低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生郑雅文的研究评估了中欧班列如何影响中国各地区的出口和福利。

(图5 学生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为:吴益民、张梓桐、PHAM Thi Quynh Lien、徐婉、于凡迪、郑雅文)

最后,菊地朋生作闭幕总结,他对北京大学及参与活动的师生表示衷心感谢,并祝贺2024-2025年度第一期北大-早大合作研究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图6 与会人员合影)

 供稿 郭少瑛

摄影 陈芳 徐佳琪

责编 徐佳琪